玉皇大帝 |
▌玉皇大帝
通常我們遇到離奇訝異的怪事,會不經意的喊:天呀、Oh my god ,這些在西洋人眼中指的是上帝,但你若是說:我的老天爺呀、天公伯啊等等,在漢人眼中說的就是玉皇大帝。而玉皇大帝的神威可是所有神界裡最頂的,在道教的宇宙觀裡,祂可是上掌三十六天與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聖和人間、地府之事,也可以支配日、月、風、雨等大自然天氣,並控制人間福禍、生老病死與吉凶等。
玉皇大帝的的頭銜也不少,有「天公」、「天公祖」、「玉帝」、「玉天大帝」、「玉皇」、「玉皇上帝」,不過祂的全稱是「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註,長達 26 個字。
不過玉皇大帝是從哪個時代開始就存在呢?早在中國商朝與周朝的鐘鼎文中,就有紀載「天」、「帝」與「上帝」等等字眼。在周朝時,周天子俯首跪地祭天已經展現對蒼天的敬畏之意,相傳在《周禮》一書中即有紀載「昊天上帝者,蓋亦即謂玉皇上帝也。」註。秦朝的《尚書》也記載「昊天上帝」的名詞,不過這時所謂的 玉皇大帝 還沒有具體化的形象,也是就說沒有神像,僅有一塊牌位。這個年代所謂的 玉皇大帝 純粹是敬天之意,世人將這樣的崇敬心意轉化成「昊天上帝」這個名詞來稱呼,直到東漢末年(西元 220 年)道教才有「玉皇上帝」的稱謂。
魏晉南北朝時,齊梁陶弘景寫的《真誥》第十四卷註中:「天生知是異人,再拜上一簷香,少女感之,乃教其朝 天帝玉皇 之法,遂以獲仙,託形舄杖,隱存方臺,少女今猶往來之也。天生師之。」這時 玉皇大帝 的尊稱開始有了初步的名號,但當時祂的神明位階和其他天帝諸神相同。
到了隋朝, 天帝玉皇 的名號逐漸在庶民百姓中流傳,當時民間崇尚蒼天用「天帝」來稱呼,道教則用「玉皇」稱呼,唐朝末年在 杜光庭 所寫的《道門科範大全集》第一卷註:「勵啟,速達徑詣太上無極大道,三清上聖, 昊天玉皇上帝 ,紫微北極大帝御前。」百姓與道教的稱謂合而為一。在唐朝皇室的推波助瀾之下,道教在百姓生活中逐漸具有影響力,北宋第三位皇帝 宋真宗 趙恆 將 玉皇 列為國家祭祀神尊,並勅封「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 趙佶 ,勅封「太上開天執符御曆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
在這宋朝時後,宋真宗與宋徽宗打造了 玉皇上帝 的雕像,將神明人像化,並在朝元殿與玉清昭應宮供俸,不過宋朝之後的朝代對於 玉皇大帝 的祭祀就不如宋朝興盛,也除去神像改為牌位,直到清朝依舊如此。臺南首府天壇即是以牌位呈現、松山慈惠堂以人像化呈現。
現在的 玉皇大帝 多以人像化方式呈現,頭頂十二行珠冠冕旒、身穿九章法服、手持玉笏註。民間許多地方也以天公爐的方式拜拜表達對 玉皇大帝 的虔誠,早期家戶則是在正廳的大樑上,都設一個吊著的天公爐註,雖然 玉皇大帝 在民間信仰中屬於至高無上的神明,不過在道教諸神中 玉皇上帝 排在 三清道祖(玉清、上清、太清)註之後。
在中國古代祭祀時, 皓天上帝 為主祀,配祀則有 五方五帝 , 五方五帝 又分成 先天五帝 (青帝,掌管東方、白帝掌管西方、赤帝掌管南方、黑帝掌管北方、黃帝掌管中央,五行為主)與 後天五帝 (青帝伏羲氏太昊,掌管東方、白帝少昊,掌管西方、赤帝神農氏炎帝,掌管南方、玄帝顓頊(ㄓㄨㄢㄒㄩˋ)掌管北方、中央軒轅氏黃帝)。
在道教的 玉皇上帝 的配祀則有 四御 的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太極天皇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五極大帝 中的清華帝君(東)、太極天皇大帝(西)、南極大帝(南)、紫微大帝(北)、昊天玉皇大帝(中);東華帝君與瑤池金母;三官大帝註的天官大帝(堯帝)、地官大帝(舜帝)、水官大帝(禹帝)。
從中國周朝到清朝祭拜 玉皇大帝 都是執政者的事情,與一般老百姓祭拜的目的不同。 玉皇上帝 是眾神的主管,一般家裡有重要事情,如創業、搬家、升遷等或是年節祈福拜拜即可。
- 祭拜日期
送神隔日(農曆 12 月 25 日)
農曆 12 月 24 日將人間的神明送回天庭後,向 玉皇大帝 稟報人間所發生的大小事,避免人間出現「治安空窗期」天兵天將會先行到人間巡邏在農曆 12 月 25 日這一天, 玉皇大帝 也會親臨人間探查虛實,因此這一天避免口出穢言、吵架打鬧、戶外晾曬衣服,避免對 玉皇大帝 不敬,許多宮廟也會趁 玉皇大帝 下凡「歡迎光臨 my home」這一天補財庫與補運。
賀正(農曆 1 月 1 日)
在除夕晚上 11 點到初一凌晨 1 點,為新年的子時,許多宮廟會有開廟門的儀式,並同時祭拜 玉皇大帝 ,親友互道恭喜(劫後餘生)的行為稱為賀正。
天公生(農曆 1 月 9 日)
相傳女媧造物,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初七造人、初八造穀、初九造天、初十造地,所以演變成初九為天公生。
- 如何祭拜
所謂的蒼天有好生之德,因此祭拜必須全為素食、素果、齋菜與鮮花。年節時可以增加應景食物,發粿、蘿蔔粿、米佬等,聖誕時可以增加壽麵、壽桃與紅龜粿。
- 臺灣知名天公廟
臺南首廟天壇是鄭氏王朝祭天的地方,清朝咸豐年間改建為天公壇,主祀 玉皇上帝 ,依循最早期的方式,以牌位呈現。而全國最早祭祀的天公廟則是在臺南的玉皇宮。最大的神像在臺中市龍井區的府天宮。
觀音菩薩 |
▌觀音菩薩
如果說神界名氣響亮程度的話,觀音菩薩 可是在 玉皇大帝 之下, 媽祖婆 之上,觀音 的信仰大約在中國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從印度傳入中國,觀音 是四大菩薩之一,觀音 的的名字漢語音譯為「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帝濕伐邏」,意思是,由高處向下之君主、探視下界之神、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或觀察自在的意思,聖號為 觀音菩薩 、 觀自在菩薩 ,手持蓮花的 觀音菩薩 也被稱爲 蓮花手菩薩 或 持蓮觀音 。
而觀世音菩薩,在中國的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說法註,漢朝高僧 支曜 翻譯的《成具光明定意經》稱為 觀音 、三國時代 支謙 翻譯《維摩詰經》稱為 闚音 ,同時代的譯經僧 康僧鎧 譯《無量壽經》稱為 觀世音 、西晉 竺法護 翻譯《正法華經》稱為 光世音 ,同時代的 無羅叉 譯《放光般若經》稱為 現音聲 、北魏譯經師 菩提流支 譯《法華經論》稱為 觀世自在、唐朝 玄丈大師 譯《大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稱為 觀自在,也有許多如:大悲聖者、圓通大士、千光眼、南海大士、慈航大士等名字。
不過普遍漢人民間都以 觀音菩薩 或 觀世音菩薩 來稱呼,一種觀察世間聲音的意思,而菩薩的是菩提與薩埵(ㄉㄨㄛˇ),菩提指的是覺悟,薩埵指的是有情的眾生。只要是發願行善的人都是菩薩,若具神通能力的人就是大菩薩,在印度的大菩薩有 釋迦摩尼 與 彌勒 ,漢人則有觀音、菩賢、文殊、地藏等四大菩薩。
與 玉皇大帝 不同的是,觀音 有其人,明朝《觀世音菩薩本行經》就有相關記載,古代 北闕國 的國王 妙莊王 生性殘暴常仗勢武力發動與鄰國戰爭,他與王后 寶應 生下三名女兒,長女 妙靜 ,次女 妙音 ,三女 妙善 。妙善公主出生時滿天霞光並使宮中充滿香味,幼年時就能吟詩作賦。等到這三名女兒長大成年後,國王想要把這三個女兒都嫁出去,不過 妙善 這時堅持不嫁,並向父親表明:「終其一生,唯願靜心深山中修行,其他一切榮華富貴,非吾所願,祈望父王能體恤女兒的一片誠心」。 妙莊王 勸不過 妙善 於是認為只要兩位姊姊嫁出去,妙善 可能就會改變心意,但直到兩位姐姐都嫁出去後,妙善 對於修行也未改變心意,於是 妙莊王 便把 妙善 幽禁在皇宮的花園裡,但這樣反而讓 妙善 更能專心修行,這期間王后不斷的勸說也不為所動,直到有一天 妙善 提出要上山到 白雀寺 更進一步的修行,此時 妙莊王 勃然大怒,不過他心想,山上的環境清苦,不如王宮的舒適,說不定自己的女兒上山後就會反悔也說不定,於是 妙莊王 就同意讓 妙善 上山修行,同時跟 白雀寺 住持和尚 尼夷優 ,說到,要讓他勸 妙善 回到王宮嫁人, 尼夷優 便跟 妙善 說,山上環境清苦,即使身為公主也要負擔勞力工作,天未亮就要起床燒火砍柴、擔水掃地等雜役,但 妙善 沒有怨言跟著照做, 妙善 除了把相關的工作做好,同時也專心研讀佛法,
最後 妙善 誠心終於感動了 龍天護法、護寺伽藍、東海龍王 ,於是他們紛紛前來幫忙,連飛禽走獸也來幫忙掃地的掃地、擔水、撿柴、送菜、泡茶上香,讓 妙善 有更多時間修行。 住持和尚 尼夷優 眼看奇怪的事情發生,變向 妙莊王 報告。 妙莊王 苦勸女兒嫁人無望,便動用武力訪火燒山,要將 白雀寺 燒毀,此時 妙善 跪地向蒼天虔誠祈求 釋迦摩尼佛 後她以齒咬破手指,向天空一揮,竟然下起紅雨,連帶大火也撲滅。 妙莊王 眼看摧毀寺妙不成,於是打算將 妙善 處死,到了行刑當天,劊子手正在等候 妙莊王 指令行刑時,突然之間一道紅光從天而降,罩住 妙善 身體,於是刀斷三段。見此情形,妙莊王 又下令以紅綾將 妙善 絞死。正在此時,突然跳出一隻光彩耀目的白色猛虎,現場官員嚇得不敢上前,眼睜睜的看著白色猛虎背起 妙善 公主,往森林逃去。到了森林之後,妙善 遇到 佛陀 , 佛陀 便說:「南海中,有一 普陀山 ,那是妳最終修行的道場,於是招喚 龍王 協助渡洋而過。」妙善 便在 普陀山 修行功德圓滿。
數年後,某天 妙莊王 身染惡疾群醫束手無策,妙善 經由仙人轉達父親有此壽障,並說需要親人的眼與手作為藥引才能治病,雖然父親對 妙善 非常殘忍,但 妙善 念在父女親情,於是挖出自己雙眼與砍斷雙手幫父親治病,妙莊王 知道後內心羞愧,在 妙善 的講說佛法後,度化 妙莊王 皈依佛門。
因為妙 妙善 為了救父親而犧牲了自己的雙眼與雙手,因此妙莊王 虔誠地向佛陀 祈求讓 妙善 重新長出千眼以及千手可以渡化眾生,剎那之間 妙善 奇蹟長初千眼與牽手, 妙善 因菩提心功德圓滿,日後眾人也稱妙善 為「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
日本政府在臺末期,大力推動「皇民化運動」,禁止臺灣人供拜漢神和祖先,可是橫跨印度教、佛教、道教的 觀音菩薩 則不在此限,因為 日本 也祭拜佛教,當時 臺灣 甚至有「眾神升天」的做法,日本警察 會到各戶、各廟宇要求只能供奉一尊神明金身,其餘皆須集中焚燬。為避免神像和祖先被焚燬,臺灣人 取巧將神明與祖先牌位藏在 觀音畫像 後面(林金郎,《神靈臺灣》,2018),得以讓傳統的祭拜延續,而藏身於畫像後面的 觀音 畫像稱為 觀音媽聯。早期的 觀音媽聯 多以宣紙或絹布為底,以手繪或版印上彩為主,近代則逐漸被玻璃或壓克力材質的彩繪或印刷取代。 觀音媽聯 因為受到當時 日本 限制 臺灣 與 中國 沿海的交流,逐漸演變成具有臺灣特色的 觀音媽聯 ,從一開始的 觀音、灶神、土地公,發展到後來的「家堂五神」觀音、媽祖、關公、灶神、土地公,到現在常見的的三片式構圖風格。
- 祭拜日期
誕辰(農曆 2 月 19 日)、得道日(農曆 6 月 19 日)、出家日(農曆 9 月 19 日)
三個 19 日稱為次 9 日,表示僅次於 玉皇大帝 的位階,9 的數字也凸顯 觀音 的崇高地位。 - 如何祭拜
佛教祭拜必須全為素食。一般日常禮節以四供養:香、花、水、燈,香代表訊息傳達到上天,花代表因果的因,水代表甘露、清淨,燈代表光明與前途。另外也有五供養、七供養與十供養。祭拜時可以準備米糕(象徵步步高升)、桂圓乾(敲碎後食用,象徵好運破殼而出),佛教是可以不用燒紙錢。
- 臺灣知名觀音廟臺南市六甲區的赤山龍湖巖,是臺灣最早的 觀音 道場,相傳為明鄭時期參軍陳永華在 1665 年所建。桃園市觀音區的甘泉寺擁有一口甘泉井,與觀音石像別具意義。鹿港龍山寺則保有清朝時期的完整建築。高雄市楠梓區慈雲寺供俸 11 面金身觀音,其中一面還是魏晉時代有小鬍鬚的樣態,是少有的面貌。
土地公 |
▌土地公
土地公 的正式頭銜是 福德正神 ,比較親切的說法是 伯公仔 ,另外還有 福德爺公、土地公公、土地爺爺、土地公伯、土地伯、土地伯公、土地神、土地爺、地主(子)公、后土、社神、社公、社君等說法,日本琉球人 則稱為 土帝君註。土地公 可以說是里長級的神明,在道教中也是最基層的神,負責的事情包羅萬象,所以民間有「田頭田尾 土地公」與「巡頭看尾,帶路牽亡」的說法。
在《孝經》與《春秋公羊解詁》都有相關記載,《左傳》一書中描述:「社稷之神為上公」,社就是土地之神,稷就是五穀之神,中國周朝天子每年會祭祀社稷兩次,使得土地公 在民間信仰的份量逐漸加重,直到中國清朝土地公 與農作的信仰結合,更加催化成鄉里間的神明。
土地公 的的任務包含五穀豐收、六畜興旺、百業興旺、闔家平安與助人發財等,除此之外土地公 還有額外的工作就是成為城隍爺的「樁腳」,需要協助亡魂引路與拘提,因此土地公 的工作範圍包羅萬象,從人們的生老病死都可以參上一腳。
土地公的由來可,大約有五種傳說。
- 家僕說
在周朝,一位名為 張明德 是當代上大夫家僕。因為他的主人赴遠地上官就任,家中幼女思父心切,於是 張明德 伴她千里尋父,途中遭遇到風雪,張明德脫下自己的衣服來保護她,不幸的是女孩命保了下來,但 張明德 卻因此凍死。臨終前,空中顯現「菊天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蓋為忠僕之封號,上大夫感念其忠誠,建廟祭祀,後來周武王贈號「后土」,後世稱為土地公。 - 官員說
張福德 生於 周武王 2 年(公元前 1134 年)2 月 2 日生,36 歲擔任朝廷稅官,且為官清廉又勤政愛民,如遇百姓繳不出稅金,他便會寬緩日子或自己貼補,盡力幫助百姓。周穆王 3 年(公元前 1032 年)辭世,享年 102 歲,因 張福德 深受人民愛戴,人們為了感念他的恩惠,辭世後便立祠尊稱他為「福德正神」註。 - 老翁說
古代一位老翁,於路上撿到一顆蛋,於是帶回家讓母雞孵,結果孵出一隻蛇, 老翁把蛇養於家中,不料有一天老翁外出時,這隻蛇闖入鄰居家中把雞鴨吃了,老翁知悉後,把牠將放逐於山中。但在此之後,這隻蛇經常加害人畜,皇帝頒布命令要把這隻蛇除掉,當時沒人敢前去,於是老翁自告奮去,最後將蛇殺死,老翁要求皇帝賜他為公,此後就司掌土地,稱為 土地公 。
- 農耕說
古代有位老翁,上常農業種植,又熱心公益,總會指導人們如何灌溉耕作,後來農民種植豐收,死後人們為了要紀念他的恩澤,因此祭祀他,尊稱為「土地公」。 - 富人說
古代一位叫 唐蕭 的人,這個人身形圓潤,擅長農耕漁牧又經常救濟貧民,卻沒因此讓家裡經濟變差,死時留白髮黑髯,呈現福德的樣貌,人們祭拜他,祈求能像他一樣五穀豐收財富不斷。
不管是 土地公 哪個傳說,大多與善事、豐收、財富有關,在中國南宋之後,土地公還有了老婆,由於 土地公 與 城隍爺 由人們死後的神靈擔任,因此凡間的人們認為 土地公 應該也要有個老婆,所以才會有 土地婆 的存在,不過 土地婆 個性比較保守,認為人民的財富應該自己賺取不該求神幫忙,因此比較不受人們喜愛,多數的土地公廟的 土地婆 雕像都會比較小。
1981 南投紫南宮 因建築過於老舊於時規劃重建,當時廟方僱用南投市人 林昇輝 為 紫南宮 屋頂拆除工作,於拆卸過程中,發現房樑已中空僅剩樹皮,並且從樑柱內爬出了二條如手臂粗的「大蛇」,工人 林昇輝 在驚嚇中,隨手打暈了其中一條大蛇,村民 許金環 見狀急忙喝止,並喊:「這是 土地公 護廟的棟樑蛇,是 土地公 的護將,不可以殺」,而另一大蛇隨後不知去向,被打暈的「大蛇」由居民安置至 土地公 神座後的靈穴上,之後也消失無踨。
林昇輝 自從打暈大蛇後,隔天竟臥病不起,過了一個星期還無法工作,他的太太非常惶,經居民指點,林昇輝 的太太準備好牲禮向 紫南宮 土地公 祭祀,並請求 土地公 原諒 林昇輝 的無心之過,沒多久 林昇輝 便不藥而癒,又回到 紫南宮 重新工作。
於是重建的工作繼續進行,廟方依 土地公 神意,保留了 土地公 神座後的座牆及後面靈穴。某天當地工作人員 莊庚 和及 陳榮利 二人,開挖廟身的地基,工作非常順利地完成,但是,隔天一早要繼續工作時,卻看到地基溝渠內,滿溝渠的各種小蛇,於是當時也請來請來重建委員會副主委的 陳俊郎 先生,陳副主委焚香祈求 土地公 顯聖,盼望工作能夠繼續進行,擲筊請示後將小蛇用畚箕將移神座後的靈穴,說也奇怪沒多久這些小蛇一一不見蹤影,重建工作也就順利進行了。而 土地公 最有名的坐騎就是老虎. 土地公 透過他來巡視田野,因此許多祭拜 土地公 的妙與貢桌下也會祭拜「虎爺」。
- 祭拜日期
一般家庭與公司行號在祭拜 土地公 的時間不相同。家庭祭拜時會在每個月的農曆初一與 15 日,而公司行號則在農曆初二與 16 日。農曆 2 月 2 日是 土地公 的生日,因此這一天舉拜祭拜活動稱為「頭牙」,在在年末最後一個 16 日的祭拜稱為「尾牙」,後來演變成除了祭拜 土地公 外也犒賞員工的日子。
- 如何祭拜
祭拜 土地公 只要準備一般常見的飯菜即可,通常為三牲(或五牲)四果,另外也會搭配米酒或甜食。
地基主 |
▌地基主
看過電影《與神同行》的影迷應該會知道,劇中由韓國知名影星 馬東石 所飾演的家神「成造神」,日本也有家神註,如:石土毘(ㄆ一ˊ)知名古神、石巢比賣神、大戶日別神等,而臺灣的家神就是 地基主 。
如果說 土地公 是里長的話,那麼地基主就有點像是 鄰長 或是 戶長 的身分,祂掌管陰界土地所有權, 地基主 的由來有許多說法,一說為原住民的「番仔祖」,也就是 平埔族 的祖先,因此不像是傳統漢人祭拜時有神像或牌位;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原本在這塊土地上死掉的亡魂;另外也有可能是原本在這塊土地上神主牌的地方,後來鬼魂停留在原地;或是無子嗣祭拜。家家戶戶避免祂在家裡作亂影響運勢,因此固定時間祭拜,久了之後演變成 地基主 。不過 泉州、漳州、澎湖、金門並沒有 平埔族,但是也有祭拜 地基主 的類似習俗,因此 地基主 的是陰界土地之神,已成為大家某種共識。另外,臺灣 少有 地基主 建廟,若有的話,常見的會在山區道路有像土地公般的小廟,這樣的典故也是祭拜先住民的亡靈居多。只要有拜過 地基主 後續也需要持續祭拜,否則很容易影響家中運勢。
- 祭拜日期
小年夜、除夕、上元節、清明節、小清明、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搬家入住或動土。祭拜的時間都在午時之後到太陽下山之前。 - 如何祭拜
準備比較矮校的供桌( 地基主 身高約 100 到 120 公分註),並朝向家裡面地基的方向、廚房或後門的地方祭拜,祭品以簡單的飯菜為主,如酒或茶水 3 杯、水果 3 或 5 樣飯菜 6 、 8 或 12 碗(具聞地基主愛吃雞腿)與筷子 2 雙、地基主金、刈金。以一碗盛白米作為香爐,點燃三線香,插香後,即向其禱告「煩請地基主移駕,到金爐領用財帛」(如有準備「經衣」,則必須先燒),開始燒紙錢。紙錢燒好之後,擲筊杯詢問地基主「祭典是否圓滿,可否撤收供品?」如果不行,則應該稍待一下。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發表您的想法,若留言與本站無關或無禮行為將會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