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節重點
00:00|前導
00:00|節日日期
00:00|節日由來
00:00|習俗活動
00:00|過節方式
00:00|節日飲食
00:00|關鍵數據
00:00|大家認為呢?
00:00|其他註記
00:00|參考資料
前導
2019 年底在中國武漢市爆發武漢肺炎,造成全球傳染病大流行,並且對人類造成毀滅性的影響,並破壞各國的社會安定與經濟發展,除了破壞原本的全球供應鏈外,也對人民的生計造成影響,同時全球公共衛生陷入嚴重負荷,這讓貧窮與經濟弱勢的國家陷入無可挽回的地步。
嗨!達給賀,我是 LEWIS。歡迎收聽/收看/閱讀,這個節目單元《臺灣人過什麼節?》
節日日期
節日由來
習俗活動/節日故事/歷史事件
臺灣在近年的 2003 年時遇到 SARS,在 2019 年時碰到武漢肺炎,這兩起從國外來的大型的傳染病造成臺灣許多民眾死傷,不過距離現在的 105 年前,臺灣碰上一起外來的流行病,造成大約 91 萬人感染、 44,638 人死亡,當年臺灣人口約 367 萬人,等於 1/4 的人遭到感染,那時臺灣只有 732 位有受過 4 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註,當時醫療量能嚴重不足,我們來回顧臺灣過去的流行病史。
臺灣每年農曆年後,在許多地方會舉行消災除厄的儀式,如、臺東的炸寒單、苗栗的𪹚龍、臺南的鹽水蜂炮與高屏一帶的燒王船儀式等,從許多中國古文就形容臺灣為「瘴癘之地註」,臺灣從古迄今的傳染病有鼠疫、霍亂、傷寒、天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恙蟲病、狂犬病、登革熱等。
▌臺灣傳染病史
臺灣位在亞熱帶區域,是適合各種病菌滋養的地方,當時的臺灣彷彿如大型的病毒培養皿,從過去中國的文人、地方志,甚至軍方都有記載,臺灣是一個「瘴癘之地」,1871 年因發生八瑤灣事件後,日本派軍隊來臺。1874 年,清國因牡丹社事件派 沈葆禎 率兵來臺主持防務。但 沈葆禎 軍隊卻感染瘴癘,死者數千人,而日本這邊的狀況也沒好到哪裡去,日軍佔領臺灣南部期間,正恰好是適合病菌生長的南部,日軍在戰場上戰死者僅 12 人,但因病死去者則高達 561 人,疫情死傷極為慘重,當時日軍並不瞭解這種病情,因此稱這樣的風土病為「臺灣熱」。
1895 年 3 月,日本派兵進攻澎湖,日軍戰場上總計死亡 3 人,27 人受傷。但日軍軍隊內霍亂爆發,導致當時軍隊的 6,194 人中,染疫的達 1,945 人,1,247 人病死,只要染病的死亡率高達 64%,病死更是戰死的416 倍,最終日軍便將這些病死者合葬為「千人塚」,見證當年日病死之慘烈,然而日軍面對傳染病的威脅還不只一次。
1895 年清國戰敗, 4 月 17 日與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並將臺灣與澎湖割讓給日本,條約在 5 月 8 日生效,臺灣成為日本新的領土後,當時臺灣仕紳想要反對割讓的決議,因此 5 月 25 日成立「臺灣民主國」;日本方面,樺山資紀 被任命為首任臺灣總督,並展開接收臺灣計畫。
日本感受到臺灣的地方武裝後,派遣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率領近衛師團來臺灣接收,並與臺灣武裝勢力爆發戰鬥,這也是著名的「乙未戰爭」。日軍方面,164 人戰死、515 人受傷,但因病毒染疫的患者高達 26,094 人,病死者有 4,624人,染疫與病死者合計已經是日軍人數的 1/2 ,日軍進行分析,染疫者多為得到瘧疾,病死者多為霍亂
而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也在這場戰役中死亡,民間對於親王的死因說法很多,但其實親王死因卻是被蚊子所害,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的研究者王政中根據《近衛師團軍醫部征臺衛生彙報》表示:「 1895 年 10 月 18 號,日本軍隊行進到嘉義,親王就發現自己身體不太舒服,慢慢進軍到晚上,他當時體溫已經到38度,並出現噁心腰痛症狀,軍醫判斷這可能是瘧疾的前兆。註」最終於 10 月 28 日病逝於臺南,由於 親王是第一位死於臺灣的日本皇族,日本為此興建臺灣神社(現今圓山飯店),並以他為主祀神衹。
日本面對新國土的最重要挑戰就是對抗傳染病,乙未戰役期間日軍病死的比戰死的人數多,1898 年, 後藤新平 接任臺灣總督府民政局長, 後藤新平 是醫師出身的公共衛生行政官,也是創建日本近代公共衛生基礎者之一,他提出「治臺新方案」,檢討臺灣統治的各種困難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惡疫瘴癘未除」,彰顯消除傳染病問題成為施政重點。
後藤新平 在 1896 年規劃近代「衛生制度」與「衛生工程」。「衛生制度」又包含「衛生法規」、「培養醫學人才」與「衛生行政組織」。
「衛生法規」方面,後藤新平 訂定衛生法規並規劃傳染病預防規則;「培養醫學人才」方面,後藤新平 設立隸屬總督府的醫院及公醫配置於各個地區並展開公共衛生工作,並推派 山口秀高 擔任臺北病院(現今臺大醫院)院長,1897 年 4 月, 山口秀高 在院內開設「土人醫學講習所」,1899 年 3 月,創立 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現今臺灣大學醫學院),成為養臺灣人現代醫學人才的搖籃。「衛生行政組織」方面,當時日本的衛生行政屬警察行政工作範圍,總督府利用臺灣原有的保甲制度並結合日本警察行政系統,貫徹執行衛生事務。
「衛生工程」方面,後藤新平 從日本找來東京大學工學部講師 巴爾頓 (William K. Burton)來臺規劃衛生工程。
1896 年,日本治臺之初期就發現有鼠疫情況發生,鼠疫是存在老鼠與跳蚤之間,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常藉著跳蚤傳染給老鼠與人類,臺灣話稱它為「猫鼠症」 (鳥鼠仔症) ,日文稱為「百斯篤」 (ペスト) ,是仿照英文的Pest發音而來。鼠疫因感染的症狀不同,可區分為︰淋巴腺鼠疫、肺鼠疫、敗血性鼠疫三種類型。而臺灣則是淋巴腺腫大的腺鼠疫。
根據細菌學家法國 耶爾辛(A. Yersin)和日本 北里柴三郎 的調查,1894 年香港鼠疫發生不久,鼠疫也入侵臺灣,主要是因為往來的船舶所造成。1896 年,總督府先在臺北市街發現鼠疫病例,隨後證實臺南市街早已淪為疫區,1897 年,鼠疫再入侵中部地區,就此,形成臺灣北中南三個鼠疫流行系統。當時總督府為了防止鼠疫擴散,依據傳染病防治規則,進行病患調查與隔離措施,但引起臺灣人的恐慌,認為這是新政府的暴政,以各種方式逃避和抗拒,導致疫情不斷地擴散。
1901 年,全島鼠疫災情嚴重,鼠疫病死者超過 3,000人,總督府於是決心展開鼠疫防治工作。1902 年,日本防疫專家 高木友枝 受聘來臺主持防治工作,並擬定「撲滅老鼠」為防疫措施,利入教導民眾運用捕鼠器及毒鼠藥;柔性以利益引誘,懸賞獎金收購鼠隻,硬性的採用保甲制度,規定各家戶義務捕鼠,否則處以罰金;並實施市街重新規劃或拆除鼠疫傳染家屋。
1905 年,總督府公布「大清潔法施行規程」,規定地方廳長每年春秋兩季公布大清潔施行日期、地點及施行重點,並由警吏、庄長、保甲幹部到各家戶徹底檢查,以收實效。在清潔法施行的過程,保正帶領巡查、警吏,挨家挨戶檢查,貼上清潔和不清潔的分類標籤,不清潔者須打掃,到查驗合格為止。這種每年定期舉行的大清潔,逐漸成為保甲幹部自發的行動,也轉化為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由於官廳雷厲風行的防疫措施,引起民眾的恐慌與不滿,如警察訪查家戶以發現患者,將患者強制送往隔離治療、焚毀患者衣物,對患者住宅和週邊加強環境清潔,以及患者居家隔離 7 天,病情嚴重者,居家隔離 20 天,以及拆除和焚毀患者家屋,這些措施造成人民惶恐,以致發生逃避檢疫和藏匿患者的情形。
當時臺灣人面對鼠疫流行,最初是仰賴傳統信仰,祈求神靈護祐,後來地方士紳也商議延請漢醫救治人民,仕紳崇尚社會救濟的傳統,轉化為推動公共衛生的行動,漢醫積極參與防疫工作,也緩和臺人對於防疫措施的排斥,使防疫工作呈現新舊文化混合的性質。經過二十多年的抗疫,至 1918 年全島鼠疫終於平息,除了歸功於官廳防疫措施、警察保正深入防疫、地方仕紳與漢醫協力,也孕育臺灣公共衛生的形成。
日本時代除了鼠疫外,還面臨瘧疾威脅,1899年,總督府設置 臺灣傳染病及地方病調查委員會 ,展開臺灣瘧疾調查、研究、流行分布。1901 至 1903 年,日本學者先後發現七種臺灣瘧蚊,為臺灣瘧疾研究奠定基礎。依據日治初期駐臺日軍的衛生統計,至 1900 年為止,日軍每年軍力耗損高達 50% 以上,前兩年更高達 90% 至 100%,1901 年至 1902 年,駐臺日軍部隊營區施行防瘧試驗,主要以蚊帳、防蚊網及面罩等防蚊工具,避免被瘧蚊叮咬,此防疫措施初步獲致良好成效。
1909 年,總督府進行「對人法」與「對蚊法」兩種防疫措施。「對人法」即是採取醫療作為,總督府先在北投試行防瘧,對患者以奎寧治療,奎寧的藥效,讓民眾可以減輕痛苦,以及不收醫藥費用。而「對蚊法」便是對蚊子的生長環境進行整頓,1910年,總督府在「一般地區」建設下水道、整理溝渠、竹林、雜草等。「特別防治區」則是除施行一般計畫外,強制地區居民接受採血檢驗,以及感染瘧原蟲者必須服藥治療,1911年,總督府指定 12 個特別防治區,展開瘧疾防治工作。
1913 年,總督府公布「瘧疾防遏規則」,明文規定防瘧工作權責和處罰規則,確立以「對人法」為主,「對蚊法」為輔,並由地方廳執行防瘧工作,以及運用警察保甲組織強制的貫徹施行。不過,「對人法」成效不彰,瘧疾死亡人數增加。1919 年 5 月總督府公佈瘧疾防遏施行規程,加強驅蚊措施,轉向以「對蚊法」為政策主軸。日本的瘧疾措施累積豐厚的臺灣熱帶醫學研究的基礎,1965 年世界衛生組織將臺灣從瘧疾疫區根除。
在相同時間裡,臺灣除了剛剛所說的霍亂與瘧疾外,還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與西班牙流感爆發。1918 年 10 月,全島各地都傳出被不明熱病襲擊的疫情(西班牙流感),基隆公校(基隆小學)裡有 270 名師生染病、臺南市區內也出現感冒流行的報告、臺北衛戌醫院入院 109 名的病患中,有 93 位是流感患者,顯然流感已經散播開來,而且疫情並不在醫療體系的監控中。疫情迅速蔓延,死亡人數也節節升高,火葬場、喪葬用品甚至一度不敷使用,直至 11 月 3 日 總督府召開臺灣醫學大會,建議各級學校停課、醫護人士需配戴口罩、不可隨意丟棄排泄物等公衛政令,但疫情絲毫沒有減緩,反而在 11 月衝到最高峰,全島近四成學校被迫停課,臺北醫院近半數的護士染病,連娼妓業者也因員工大量染病而停業,坊間販售口罩、感冒藥、鎮熱用的冰塊的業者大發利市,臺南市民發起媽祖遶境的活動,新竹的民眾更計畫聯合城隍、觀音和天上聖母眾神聯合出巡,爆發的疫情讓民眾轉向求助神靈的庇佑,顯見當時民眾的恐慌。
至 12 月中旬的統計,已經造成約 77.9 萬多人感染流感,死亡人數達到 2.5 萬餘人,比蔓延近 20 年的鼠疫死亡人數還多,此波流感死亡率約為 3.3%,比美國的 2.5% ,和日本的 1.21% 還高。
1918年 6 月 6 日 明石元二郎 出任臺灣總督府第 7 任總督,1919 年 1 月後流感疫情逐漸趨緩。 5月,明石剛結束第二次東京出差的旅程返回臺灣,隨即他又馬上出發到蘇澳、花蓮、臺東,率領人員橫越海拔一千餘公尺的浸水營古道至屏東枋寮。隔天卻又趕回臺北開會,接見各廳廳長。
6 月底時,明石出現了發燒的症狀,但他並不以為意繼續工作,到 7 月 1 日時,他卻突然身體不適無法參加晚宴,身體狀況也急轉直下,2 日,明石的體溫上升到 40.5 度,在醫師的診療下,確定這個積極推動對抗流感措施的總督,也染上了流感並引發肺炎,4 日,明石病情更是危急,幾乎陷入彌留的狀況,脈搏極淺且快,呼吸急促並有間歇性的咳嗽產生,還好在醫師的照料下度過難關,但經歷這場大病後,明石元二郎 總督的體能和抵抗力已經被大幅削弱了,不過他依舊心繫工作,元氣稍有回復馬上回到了工作崗位,7 月底,他推行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現今台電公司)開始在日月潭興建水力發電廠。
但死神並不打算放過 明石元二郎 總督,10 月 13 日, 明石元二郎 總督搭乘 信濃丸 返回日本內地洽公,在船上他先出現感冒症狀,三天後病情急遽惡化,過程中病情一度好轉, 明石元二郎 總督抵達日本後,虛弱的身體又衍生出腦溢血的情況,同年 10 月 24 日病逝於日本故鄉福岡縣。
親人遵照 明石元二郎 總督的遺言:「如果吾身有任何萬一之事,定要葬於臺灣,願余死後能成為之護國之魂,方可鎮護我臺灣人民。」於是 明石元二郎 總督遺體由日本福岡運回臺灣,並葬於臺北三板橋日本人公墓(現今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公園),他除了是唯一一位在任期中死亡的總督,也是唯一一位埋骨於臺灣的總督。二戰後,墓園被建築所掩蓋。直到 1997 年臺北市政府強制收回林森北路附近被居民長期占據的市地,在抗爭及拆除大批違建時,人們才發現雜亂的違章建築區裡隱藏著一座被人遺忘的臺灣總督墳墓。
1999 年,其墓受到林森公園興建的影響而遷葬於臺北縣三芝鄉(現今新北市三芝區)福音山基督教墓地,而其原墓的鳥居則於2010年遷回林森公園。
我們再回頭到國黨執政後的 1948 到 1958 年間,狂犬病成為臺灣嚴重著傳染病。狂犬病是人畜共通的急性傳染病,曾造成百分之百的死亡率, 1948 年,臺灣發生第一起人類染感狂犬病的病例, 1951 年,人類染疫人數達到最高峰,總計 238 人遭到感染且全部死亡。1959 年臺灣脫離狂犬病,正式被認定為非疫區,這期間政府進行狗類撲滅、注射疫苗、登記、發牌,才抑制這場浩劫。
1946 年,已經絕跡多年的鼠疫又捲土重來,當時戰後海港檢疫工作尚未恢復,讓鼠疫有可趁之機.當年先後出現 14 個病例,其中 4人死亡,但 1948 年迄今未有鼠疫發生,僅出現零星有關老鼠所帶來的疾病註。
眾所周知的登革熱,曾在 1942 年爆發大流行,當時臺灣共 600 萬人口,但就有 500 萬人被傳染,高達 83% 的國民染疫, 1981 年,登革熱再度在琉球出現,1987 年,南臺灣又開始流行,直到現在每年都有病例。
臺灣面對各種病毒是史詩級的抗戰,一個小孩在小學就讀之前,就要打 18 針疫苗,每一針疫苗都是面對瘟神的戰爭,臺灣從古迄今對於任何傳染病都沒有鬆懈的空間。
▌臺灣醫學衛生之父-高木友枝
1895 至 1920 年之間,臺灣曾經面臨鼠疫、霍亂、流感、瘧疾、天花等傳染病大規模的侵襲,其中,鼠疫的傳染與臺灣公共衛生關係最為密切註。
1898 年, 後藤新平 接任臺灣總督府民政局長。 1901 年臺灣鼠疫大流行,死亡三千多人,臺北避病院院長 本田祐太郎 感染鼠疫殉職,和 後藤新平 自小就是好友的 高木友枝 同一年被以衛生技師身分受聘來臺,擔任總督府衛生課長,主持臺灣衛生行政,展開以鼠疫為首的防疫工作,1902 年 3 月 31 日, 高木友枝 任臺灣總督府醫院醫長兼醫院長、臺灣總督府技師、臺北醫院長、民政部警察本署勤務、紅十字社臺灣支部副長屬託、臺灣地方病及傳染病調查會委員、臺北基隆市區計畫委員,身攬多職。
1903 年又任臨時防疫委員臨時防疫課長、臨時防疫委員會幹事,1904 年任民政部警察本署衛生課長兼臨時防疫課長,7 月任臺灣地方病及傳染病調查會幹事、臺灣中央衛生會幹事。 1905 年任臺東醫院醫長 2 個月又 24 天。
高木友枝 對於鼠疫方面,先採撲滅老鼠為主要防治策略,二來設置衛生警察,加強搜尋與監視。因駐臺日軍亦受鼠疫波及,為了根本解決駐軍鼠疫的問題,在 1898 年臺灣總督向日本陸軍省的報告,效法歐洲殖民城市,強制拆除舊有市街改建新市區,或將兵營設在遠離市街、新的衛生區域。
至 1910 年代,臺灣的重大傳染病如霍亂、鼠疫逐漸被控制,城市環境衛生大為改善,1905 年之後,在臺日人死亡率不僅低於臺人,也比日本本國人死亡率低,顯示日本人在殖民地獲得良好的健康照顧
高木友枝 接替 山口秀高 任醫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校長的期間,創設臺灣醫學會及發行《臺灣醫學會雜誌》,他重視學生的品格教育,無種族偏見,不禁止學生使用母語,尊重臺灣文化,關心畢業生並以他們的成為喜悅,影響了劉榮春等臺灣醫生。1912 年左右,臺灣總督府逮捕從事抗日與學生運動的 蔣渭水 、 翁俊明 、 杜聰明 等人,時任校長的 高木友枝 以「教育獨立」、「校園自治」抗拒來自總督府的壓力,又集合學生表達他不反對革命運動,並舉羅福星為例,要學生若要革命被處死時,應該要笑容滿面,才不失醫學院的本色,後來該校醫學校學生決定由 北村四海 要替他雕塑胸像以慶祝。
1919年,高木友枝 受 明石元二郎 總督依賴,高木友枝 為建設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成立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的社長,任內合併臺灣電氣興業株式會社,為臺灣電力與工業打下基礎,1929 年,高木友枝 結束任期返回東京世田谷,台電員工委託 黃土水 製作半身銅像表達敬意, 高木友枝 於1943 年 12 月 23 日去世,享壽 85 歲。
臺灣戰後時期因去日本化,臺大醫學院的 高木友枝 與 山口秀高 的大理石胸像被破壞、失蹤,改放蔣中正銅像。921大地震後,史康迪(Curtis Smith)想找尋找 高木友枝 胸像而去請教台電退休工程師 林炳炎 , 林炳炎 幫他洽杜聰明博士基金會董事長 杜祖誠 ,遂找回該胸像。 2008 年,臺大醫學院終於取回這兩人的胸像。
而 黃土水 所作的《高木友枝銅像》部分,在 高木友枝 的外孫 板寺一郎 於 2013 年去世後,遺孀 板寺慶子 決定將 黃土水 所作的《高木友枝銅像》運回臺灣,當時爭取單位有彰化高中、臺大醫院、臺北市立美術館、奇美博物館等。其中奇美博物館還出價 3,500 萬元爭取, 2014 年 2 月,彰中學生們赴日拜會 板寺慶子 時,演奏日本童謠《紅蜻蜓》,她受感動而決定贈送銅像與 高木友枝 收藏的史料文物到彰化高中。
高木友枝 被當時許多人視爲是擁有高潔人格的人物,亦即日人所謂的「人格者」。杜聰明 曾這樣形容他的老師:「高木 先生是一位人格崇高見識高超的學者及政治家,對每屆卒業生之訓詞曰:『為醫之前,必先學為人。』,高木 先生擔任生理衛生課目,兼講倫理修身,對學生教『活的學問』,養成良好學風。」另外台電退休工程師同時也是文史學者的 林炳炎 形說起 高木友枝 一件軼事:「他慣用的人力車夫,是一個脊椎彎曲的老人,對車夫不忍解僱,換一個強壯的」,杜聰明 譽高木友枝 為「臺灣醫學衛生之父」
過節方式
無。
節日飲食
無。
關鍵數據
- 1895 年 3 月,日本派兵進攻澎湖時霍亂爆發,病死是戰死的 416 倍。
- 乙未戰爭期間,日軍因瘧疾與霍亂而死的是日軍人數的 1/2。
- 1901 至 1903 年間,日本學者發現臺灣有 7 種瘧蚊。
- 日軍軍力在 1898、 1899 、 1900 年因傳染病戰力耗損分別為 90% 、 100% 、 50%。
- 1918 年臺灣流感造成約 78 萬多人感染, 2.5 萬餘人死亡。
大家認為呢?
如果當年你是感染鼠疫的患者,你會願意接受日本總督府的居家隔離政策嗎:(A)會、(B)不會、或(C)其他,留言告我你的看法。
最後,如果你喜歡這次的內容,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那麼,今天的節目在這邊就告一段落,我是 LEWIS,記得到我們我們的粉專按讚,我們下次見囉!
其他註記
- 無
參考資料
- 自由時報/彰中師生日本踏查 挖到寶
- 公視/18年來首例瘧疾死亡 奈及利亞返台後確診
- 史耘/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史研究回顧與展望
- 中研院/臺灣傳染病史中的鼠疫、霍亂與流感(1895-1920)
- 天下雜誌/翻開台灣疫病史
- 我們的島/瘟神的腳印:台灣傳染病的歷史足跡
- 關鍵評論/台灣曾被封為「瘴癘之地」,如何達成根除瘧疾的成就?
- 想想/從諷刺漫畫解讀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 中研院/世紀之疫―重訪百年前的臺灣流感
- 泛科學/流感,不只在現在:那場被遺忘的台灣大瘟疫
- 維基百科/明石元二郎
更新紀錄
◆ 2023-12-17 首發 ◆
◆ 2023-12-18 更新 ◆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發表您的想法,若留言與本站無關或無禮行為將會刪除。